綵韻設計風格多變,從住宅規劃跨足各類商空設計,作品涵蓋眾多高端私邸和大型商空項目。本次專訪很榮幸邀請到:綵韻設計-吳金鳳總監,透過設計人的獨家視野,敘述台灣集合式住宅有何特徵?以及各類型集合住宅不同的設計考量何在?藉此回應以人為本的設計初心。
Q:綵韻團隊經手案源類型多元,在歷年作品中,總監對於台灣集合住宅有哪些觀察?現今集合式住宅設計規劃,需考量的面向與重點為何?又該如何整合才能稱為好設計?
台灣地狹人稠,都市化的聚落生活型態明顯,加上許多年輕人嚮往城市謀生,日復一日土地資源漸次消耗之下,這也導致現階段城市住居,多以向上發展的大樓集合式住宅為主。而不論社區自身規模大小或是素質高低,在當局政策規範中,都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空間,好用來規劃讓住戶們能共同使用的各種休閒設施,這些廣泛執行於大樓、別墅社區內的專屬公設項目,即是本公司目前佔比頗高的業務之一。換個角度來看,公設的存在;事實上也是集合式住宅與透天厝,兩者在附屬延伸機能、居家可活動範圍、甚至是生活趣味上最大的不同,時至今日,公設種類與內容,也成為開發商們在房產銷售、品牌形象、迎合市場需求或同業競爭時的關鍵的角力場。
站在設計師角度,我們長年關注著國內乃至全球化的公共設施發展趨勢,在承接任何個案過程中,首先要足夠了解相關在地情結:諸如傳統、禁忌、住民喜好等,掌握個案與環境間的相對、共生關係,其次才是開發商給予的空間條件、預算、形象塑造、產品定位、購屋族群需求、美學藝術面等等,由深至淺、由淺入深;涵蓋點至線、至面,最終圓滿呈現我們的總體創意。
舉例來說:假設我們承接個案的潛客層以首購為主,那麼銷售定位便會包含兩個最可能族群,一是準備成家或想獨立生活的年輕人,另一個便是總算卸下人生階段義務的銀髮族,因為孩子們都已長成離巢,所以把大房子換成更好維護的小窩。儘管合理推論如此,但通常高齡比例較低,因此公設預劃風格還是會以普遍接受度高的都會摩登、現代輕奢為上,特別是因應年輕首購家庭會有的育兒需求,我們完成過許多情境活潑、設計感鮮明的主題公設,諸如親子活動區、兒童遊戲室、全齡圖書室等等。
Q:高樓層集合住宅已經是時下住居主流,內部公共空間也成為居民重要交流場所,對於打造過各類公共會所的綵韻設計而言,在設計上會融入那些設計元素與人性化機能?如何佈局空間內部的多元化設施?
一般來說,開發商鎖定的購屋族群,是決定公設內容的一大關鍵,假設今天是坪數偏大的換屋產品,因為總價金額大、入住門檻變高、老年比例也較重,那麼其後管委會成立,也會特別講究物業管理、安全層級甚至是居家照護,以確保住居高標質感,其次,大樓公設項目專為滿足住戶期望值而量身訂製,所以一家中的老中青三代,我們都會依比例納入考量範疇。首先在空間分配上,我們會考量基地範圍限制及設施目的性,總結主流消費經驗來營造市場偏愛的私房會館概念,其中又以現代人著重的休閒交誼、健康、娛樂等面向為主軸,然後產出最能對應社區使用者定位、實用性高且易於維護的公設項目。
Q:綵韻設計一貫擅長將美的元素融入生活場域,讓住者從五感洗禮中,親炙設計潛移默化的感染力,總監是否能藉由案例分享,談談如何具體落實空間的五感設計?又如何將創意轉化為美的感受?
人是視覺動物,置身特定空間中舉凡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、嗅聞到的,也許人人有些不同,但都是最直觀感受,五感中也只有味覺比較間接。
以多人次參與、使用的公設為例,整體上我們著重於第一眼呈現的三維空間感,包括具象的色彩計畫、與建築、環境呼應的立體或平面造型、異材質變化和比例分割、藝術品搭配、背景音樂等等,結合這些具象條件,再去塑造抽象的情境氛圍,這是我們以外部元素交互運作,進而影響人們內在心理和官能感受的系統性邏輯。然而理論本身不難,真正執行時卻可能遭遇各式各樣事先難以設想的困難,唯有豐富經驗和臨陣不亂的危機處理,才能讓每次的設計委託臻於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