綵韻設計秉持真誠服務態度、以人為本的品牌精神,媒介跨領域專才多工整合的團隊協力,卓越構築專屬於不同業主的空間故事,而專精於技、外顯於藝的量身訂製,也成就「綵韻設計」備受層峰推崇的精品風格。本次專訪很榮幸邀請到綵韻設計-吳金鳳總監,透過總監的敏銳視角,一窺自設計師進階品牌經營者的種種挑戰與心路歷程!
Q:綵韻設計作為台灣空間設計界,一支成績亮眼且信譽卓著的專業團隊,能否請總監談談品牌緣起、創業動機與設計理念?以及創業多年以來,綵韻設計有何獨特品牌定位或經營管理之道?
在台灣,從事室內設計門檻不高,但要建立專業品牌形象卻不容易,如果沒有正確經營方向和足夠業務量,很難創造公司的品牌價值。除了市場機制不健全,設計公司還要面對僧多粥少、良莠不齊等困境,因此綵韻設計決定用最笨、但最踏實的方法:包括不斷吸收新知、強化團隊專業基礎,進而提升設計端的藝術、美學、工藝涵養,期許設計成果能更貼近人性與市場,一步一腳印累積人氣和口碑。此外,我們也和大型開發商、房產代銷商們密切合作,從源頭處傳遞多樣化設計訊息,也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領略空間的真、善、美,這也是綵韻有別於其他同業的一大特色。
Q:能否分享綵韻品牌的初衷和最重要標語?
許多同業都會標榜「以人為本」;這點沒錯!因為人的需求來自生活,而透過觀察生活、歸納個別習慣和喜好,就能反推出容器內各種必要機能,形塑獨一無二的空間意識,因此,如何在順應環境前提下,最佳化滿足特定人的需求,正是設計存在的理由。
設計師的使命不僅是熟稔操作專業,創造特定空間形貌和氛圍,更要運用自身專業、人格魅力去引導客戶建立正確觀念,甚至具備專業素養,雙贏互惠,這才是設計永續的正道!而在帶領客戶走向專業的過程中,需要往復進行高密度溝通和思維探索,因為最初的設計僅是模糊概念發想,如何把抽象點子落實在空間裡,就必須透過設身處地的雙向溝通,信賴感建立後才有辦法執行相關後續。
Q:有何獨特經營管理之道?
單兵設計師和經營者不同,面對眾多同仁時,我將公司視做一個多體聯集;或者說創藝異言堂,畢竟一個人力量有限,加上受制於養成或原生背景,思維不免單向居多,而一家公司想要茁壯永續,能量的補充與消耗明顯多得多,所以除了經線通暢(個體表現),緯線的發展(群體合作)尤其重要,取彼之長方能補己所短,透過跨領域的水平連結整合多人專長,結論才能足夠客觀、足夠前瞻,也避免個人主義過剩、劍走偏鋒,也唯有磨合多年、無懈可擊的團隊作戰,最終能贏得廣大客戶信任,順利完成類似接待中心、公共建築設施等大型個案,繳出專屬綵韻團隊的漂亮成績單!
對我們來說,亟欲創造的「獨特」,是作品本身而不是標籤。放眼業界;多得是才華橫溢、風格鮮明的設計師,我相信他們都有足夠能力去創造所謂的「獨特」,但這也相對容易劃地自限,掉進自己苦心孤詣的舒適圈,所以我致力於開拓公司寬廣業務能力,不自限也嘗試大範圍涉獵,我們喜歡和不同領域的人去討論空間,讓每個人各自獨特的氣質、學養都有機會表現,然後完善共同目標。也因為團隊在過程中會歷經不斷的淬鍊、融合,我們對設計的心因此永遠熾熱,公司內部也會變得更團結、更有向心力!
Q:在這二十年間,您曾遇到哪些挑戰?又是如何堅持本我初心?
由我入行三十年的經驗來看,任何產業都免不了景氣輪迴,有高點就有低點,當公司面臨外界紛擾或大環境波動時,要如何維持內部安定與對外業務持續進展,是我一直以來都認為非常重要的事。人生不可能一直平順,經營公司也是。為了精益求精,有些公司會採用單一專攻策略,但因為我自身涉獵較廣,所以經營方向也反映在多元業務型態上,基本上業主只要提出需求,綵韻團隊都能加以滿足,這麼一來當衝擊來臨時,我們就能得利於平時對整個時勢變化的即時觀察,快速調整步伐,做出適當的避險對策。
換句話說,公司經營不能只懂單純設計,因為我們定位於消費層高端,相關經濟的景氣燈號變化,都會牽動準客戶的資產分佈、收入、投資項目,其中又以預算影響最鉅。儘管前述情況循環發生,但就算預算縮減,我們的業務量也不會減少,就因為綵韻設計堅持的多角度經營,而且個案不分規模大小都一樣用心,我們才能持續書寫光明願景!
Q:在總監心目中,對於「好的空間、好的設計」如何定義?
「空間」和「設計」是兩回事,然而彼此卻又一體而生、聲息與共。
空間是承載人們生活的容器,充滿許多家族情感和依託,因此「舒適」、「便利」、「溫暖」都是基本條件。更講究的人們還會進一步追求品味和儀式性,進而催生更多設計發想,以構築一座臻於完美的空間。好的設計必須能禮遇五感,所以我們堅持絕對的客製化設計,確保家人共享的生活空間,能同時包容藝術性、情感認同與人性化,換句話說,能讓住在屋子裡的人,隨時感受到幸福、安全、被愛、富足,便可稱之為「好的空間、好的設計」。
Q:在品牌發展不設限的前提下,您對未來有哪些展望或計劃?
「人」是公司的經營核心,我們極力避免因為「人」,縮短了企業生命,好比當個人風格凌駕團隊合作,在明星個體離開後,公司便可能分崩離析。所以我們一直將公司視為共同體,所有成員一榮俱榮,畢竟在業界江山代有才人出,沒有人能永遠高居神壇不被取代,唯有跳出個人光環,立基於穩固團隊,踏實的公司制度,健全的財務結構,才能留住人才,讓品牌繼續朝上發展。